一、基本情况
南京邮电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创立于2010年7月,由南京邮电大学与鼓楼区人民政府联合创建,2012年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2014年9月获批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全国唯一以物联网为特色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园区位于南京市新模范马路66号南京邮电大学三牌楼校区内,百余家互联网、物联网创业企业入驻园区。
南京邮电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南京邮电大学大信息学科优势,坚持以物联网为特色,面向实体经济和传统产业,建设全国物联网的知识产权、产业孵化、应用示范和人才培养四大基地,打造辐射海内外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技术创新、产业集聚、服务经营和市场交易四大平台。目前,南邮国家大学科技园已经获批以“国家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全国物联网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为代表的各级各类平台二十余个,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园区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物联网领域知名,产业引领效益突出,创新驱动成效明显,汇聚政、产、学、研多种优势资源的产业与技术创新支撑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
为了适应国家“互联网+”经济新常态,积极营造互联网、物联网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学校将三牌楼校区整体定位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物联网创新创业特区”。园区依托物联网领域技术特色及产业集聚优势,逐步探索出一套“引苗、育苗、选苗、壮苗”的创新创业企业孵化方法,形成了从“创新能力、创新项目、创业人才到创新企业”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园区累计培育创新项目1000余项,孵化大学生创业企业97家;在孵项目或企业累计获得国家及省、市创新创业奖励59项;《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园区创新创业工作经验。
二、建设成效
1、获批平台
围绕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开展校地产学研合作,累计获批国家级平台5个,省部级平台13个,市级平台6个,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中国通信学会物联网委员会等国家级学术团体,江苏省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物联网协同创新服务基地、江苏省中小企业物联网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一批高水平创新和服务平台落户园区。由此,园区已经形成了从公共服务到创新服务,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到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较为完善的功能结构。
2、企业孵化
累计孵化学生企业97家,现已毕业22家、存活率达95%,带动大学生就业约500人,其中卓顿科技、优梦科技带动就业均超30人。孵化各类创业奖国家级3项(省市级50余项),已投入孵化资金2000余万元。举办三届“3S”杯全国大学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三创”大赛、“互联网+”众创培育工程等活动,累计投入培育经费1000多万元,资助全国创新创业项目1000余项,参与人数达2000余人。驿站因创新创业工作绩效突出,连续4年获得南京市青年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培育奖;获批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项目6个。
3、竞赛培育
通过举办三届全国3S杯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三创”大赛、“互联网+”众创培育工程等活动,采用立项资助方式,吸引了全国100余所高校,近3000名在校大学生参赛。各项活动累计培育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近千项。第四届全国3S杯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三创”大赛目前已完成初赛评审工作,来自全国的614项参赛项目获得立项资助。
4、科技创新
科技园集体先后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经费800万)、江苏省物联网重大示范工程项目(经费650万)、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经费750万)、南京市新兴产业引导专项资金项目(经费600万)等一批重点项目,累计获得各级财政扶持经费7000余万元,现已打造成为引领全国物联网技术创新、支撑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高地。完成(鉴定或验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省高技术研究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1项(其中授权32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80余篇),出版编著2部,获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1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2等奖等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8项;科技园青年管理团队5人连续3年获得省级、校级思政课题、十三五规划课题资助8项,发表管理类科研论文15篇。
5、成果转化
科技园近几年通过专利转让、专利实施许可、作价入股等多种形式,完成技术转移项目数累计达223项,立项经费累计超1亿元。2015年度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考核评价优秀;江苏省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绩效考核评价,获批补助资金50万元;2016年和2018年,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在国家火炬中心组织的绩效考评均获得优秀等级。
6、社会影响
科技园已发展成为国内物联网领域知名,产业引领效益突出,创新驱动成效明显,汇聚政、产、学、研多种优势资源的产业与技术创新支撑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园区创新创业工作经验;多家企业和投资机构来访洽谈合作事宜,优质资源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年均接待参观考察100余批次,众创空间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持续增强。